close
接連上了八天班,腿快抽筋的茉莉花今天終於得以偷閒,窩在家裡懶散一天似乎是個好選擇,但想到青春不饒人,豈可就這麼的白白渡過,便和已有2次放鴿子不良紀錄的大學學伴相約,目的地 - 台北大世紀電影院(馬奎斯的三場葬禮),交通方式 - Camry車一輛附司機一枚(學伴),很好的組合!因為茉莉花完全是個不想花腦筋花力氣的懶孩子 Orz
中午給了賴床的學伴Noon Call,2點左右順利坐上開往台北的Camry,這次算學伴有良心,敢再放一次鴿子,絕對不饒他! 唔~贅言太多了點(這一篇其實是想聊看的電影 ^ ^! ),花了點時間找到大世紀,開心的走進去買票,卻發現場次變更了 >__
Two sons of Francisco - 懶惰的貼上網路劇情介紹:"樸實佃農Francisco雖然生活貧困辛苦,但他心中有個瘋狂之夢,希望兒子能成為傳唱鄉村歌曲的天王巨星!為了培育完美的鄉村二重唱,Francisco錢財散盡也要讓兒子體驗音樂的美好,於是一把吉他、一台手風琴,加上兩個男孩熱情美妙的歌聲,證明平凡人也能靠一己之力實現不可能的夢想,站上生命頂峰的舞台發光發熱!"很八股的介紹,這是根據巴西當紅二重唱Zeze Di Camargo & Luciano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,Francisco真的很crazy,為了讓兒子受教育、學音樂,做出許多非常人能理解的行為,也許在旁人眼中會認為不切實際,但茉莉花真的很佩服他在那個年代的艱困生活下,還能孤注一擲的打造兒子的夢想;當然,更佩服媽媽Hellen,全心支持Crazy不顧一切的丈夫之餘,如何撫養孩子並顧及現實生活是更大的挑戰。全片重心主要放在兒時如何因夢想而遷徙、漸入佳境、意外突發使得夢想停滯,後半段Camargo長大帶著弟弟Luciano重新投入夢想,有趣的是,最後還是靠爸爸Francisco的可愛詭計而使他們一舉成名。平心而論,這是一部溫暖、溫柔的電影,不花俏的陳述故事但又穿插許多誇張、逗笑的情景,沿途明亮的鄉村風景有著溫暖的希望的感受,而不停歇的歌聲則載滿了令人惆悵的鄉愁,電影到最後直接穿插劇情是由Zeze Di Camargo & Luciano真人入鏡,返鄉介紹的那一小橋段茉莉花不是很喜歡,覺得整部電影有點淪為他們宣傳手法的嫌疑,很不尬意有種被騙的感覺 (嘖嘖搖頭ing),但是最後畫面切到他們2005年演唱會片段,淚水就不爭氣的開始在眼眶打轉,他們唱著"離家的那一天"獻給天堂的伊默瓦時,真的控制不了的想哭,這是一部真人真事的電影,看著他們如何一步步完成夢想,片中或多或少有渲染、過度刻畫美好,但整個前半段聽著Camargo跟伊默瓦清澈的歌聲,感覺真的很溫暖。一時找不到"離家的那一天"歌詞,改天再把它找出來!
看完了這部片,心裡很是滿足,到古亭HAAS享用一頓義式料理,學伴買的單 *^___________^* (為賠罪之前的爽約),之後坐著Camry逛了大半個台北,東聊西聊一堆的,有近距離的看到飛機低空飛過喔,然後帶著學伴認識三鶯收費站跟龍潭收費站的便道,10點抵達家門結束了這半天的行程。
你覺得我太雜亂無章的碎唸一天行程嗎?早在標題就跟你說了啊~就是告訴你我今天去了哪裡嘛! 今天是悠閒的一天,謝謝學伴Locking的陪伴,OK,下台一鞠躬~ 茉莉花要去睡了!
以下是看到很妙的完全顛覆評論:
才藝與包裝推銷的登龍辯證:《記得童年那首歌》 文/李幼鸚鵡鵪鶉
男童米婁希馬(Dablio Moreira飾演)跟弟弟伊默瓦(Marcos Honrique飾演)在家吹口琴,年輕英俊的貧窮父親佛杭希斯勾(Angelo Antonio飾演)不悅,越來越怒,粗暴制止。抱著嬰兒的妻子望著他,吹口琴的兩個兒子望著他。妻兒們的默默勝過千言萬語,對比出佛杭希斯勾的父親跋扈,也側寫了這個家庭的飽受貧窮折磨。我還「偷看」到年輕男孩俊美並不代表自己幸福或是讓你幸福,特別是在跟他生了一大堆小孩以後……。
留學法國巴黎攻讀電影的巴西導演布黑諾‧希韋哈(Breno Silveira)的《記得童年那首歌》葡萄牙文原題是《2 Filhos do Francisco》(佛杭希斯勾的兩個兒子)。人窮志短,甚至禍延子孫,不准兒子吹口琴,只是佛杭希斯勾這位年輕農民一時的盛怒。另一回,他竟賣掉多種農產(本片順便讓你看到農家辛苦生產的或是珍視的都在售賣時或被拒絕,或遭殺價,官/商的剝削與不體恤由此見),買手風琴給米婁希馬、買吉他給伊默瓦。
兩位男童的歌喉在鄉間唱出口碑,偶然逮住機會電台現場彈奏/演唱,卻因「祖國山河變色……軍隊與暴政萬萬歲」的歌詞嚇壞了主持人(怕被獨裁軍政府抓去!)。恰似奧黛麗赫本扮演的賣花女在電影《窈窕淑女》中學會標準英語口音外加高雅禮服,但頭腦空空,於社交界賽馬場大叫要馬兒屁股扭動得快一點。或許這部巴西電影還省思了「才華」非關「智慧」/「知識」,歌喉一流未必有思想、有見解。其實佛杭希斯勾識字不多,一知半解挪用歌詞方才如此烏龍,但你我也因而體認到政府暴政,人民貧窮,哪裡講究得起高等教育呢?
不過人民不能忙著跟政府比爛。多少年後,長成青年的米婁希馬換了個藝名Zizi(Marcio Kieling飾演)潦倒時居然像他老爸一樣亂生一大堆小孩,搞得貧賤夫妻百事哀,異性戀男孩在這方面既不警覺又不自省也令人不敢恭維。這是後話,暫且不表。話說佛杭希斯勾一家(由於軍政府獨裁,農民生活困苦)搬到城市,更難生存。兩男童街頭賣唱反倒勉強養家,並惹來一位精於造勢、炒作的滑頭男人要帶他倆巡迴演唱。那人果然厲害,在餐飲小店又是感動得假哭,又是率先投錢丟幣……賣唱確實奏效,鈔票十之八九卻進了這人口袋。兩兄弟當初對離家巡迴演唱態度迥異,米婁希馬迎、伊默瓦拒,倒像是同一個人的兩種面向。弟弟的不合作,竟被那傢伙痛毆。那人好似吸血鬼,侵佔賺來的錢竟忙著狎妓。所以嘛,本片舖陳了異性戀男人的兩種可怕嘴臉:一種是剝削幼童的血汗錢爽自己的性慾,一種則是亂生大批小孩苦了自己也拖累家人。這位經紀人當初載兩男童離家,與日後送他倆回家,開著不一樣的車,飽中私囊與揮霍無度盡在不言中。不歡而散拆夥後,父親領著兩男童參加音樂甄試到處碰壁,那位「經紀人」帶著別的男童闖關卻有辦法走後門、搞捷徑。本片除了順便舖陳媒體與歌壇黑幕,更辯證了歌星是(自己)天生的?或是(要靠專人)包裝的?以及,成也經紀人,敗也經紀人。兩位男童再度跟那傢伙搭檔,是重新談過條件的,顯然彼此明白「合則兩利」,那人似乎也痛改前非,真心善待對方。不料一次車禍,斷送了伊默瓦的生命。
Zizi(長大後的米婁希馬)歌壇受挫,居然是他唱的歌乏人問津,他作曲改由別人演唱的歌反倒唱片大紅大紫。有一家唱片公司勉強讓他錄音但沒意願為他出唱片,他父親佛杭希斯句納悶歌曲動聽、歌喉頂尖的Zizi為啥出不了頭?老爸拿了一捲錄音帶交給電台,再裝成各種聲音打電話去電台點播這首歌,並進而付費給勞工們頻頻打電話指定要聽這首歌。Zizi與長大的另一個弟弟路西昂諾(Thiago Mendonca飾演)終於成就了聲名。我看到勞工階級用了資本主義中產階級那一套玩成功了!我想起路柏特艾維瑞特與歐奈拉牡蒂前嫌盡釋的《預知死亡紀事》結局插進安東尼德倫喋血陳屍的景觀。佛杭希斯句今昔都有兩位歌唱才華的兒子,總和不變,只是伊默瓦永遠死了。
中午給了賴床的學伴Noon Call,2點左右順利坐上開往台北的Camry,這次算學伴有良心,敢再放一次鴿子,絕對不饒他! 唔~贅言太多了點(這一篇其實是想聊看的電影 ^ ^! ),花了點時間找到大世紀,開心的走進去買票,卻發現場次變更了 >__
Two sons of Francisco - 懶惰的貼上網路劇情介紹:"樸實佃農Francisco雖然生活貧困辛苦,但他心中有個瘋狂之夢,希望兒子能成為傳唱鄉村歌曲的天王巨星!為了培育完美的鄉村二重唱,Francisco錢財散盡也要讓兒子體驗音樂的美好,於是一把吉他、一台手風琴,加上兩個男孩熱情美妙的歌聲,證明平凡人也能靠一己之力實現不可能的夢想,站上生命頂峰的舞台發光發熱!"很八股的介紹,這是根據巴西當紅二重唱Zeze Di Camargo & Luciano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,Francisco真的很crazy,為了讓兒子受教育、學音樂,做出許多非常人能理解的行為,也許在旁人眼中會認為不切實際,但茉莉花真的很佩服他在那個年代的艱困生活下,還能孤注一擲的打造兒子的夢想;當然,更佩服媽媽Hellen,全心支持Crazy不顧一切的丈夫之餘,如何撫養孩子並顧及現實生活是更大的挑戰。全片重心主要放在兒時如何因夢想而遷徙、漸入佳境、意外突發使得夢想停滯,後半段Camargo長大帶著弟弟Luciano重新投入夢想,有趣的是,最後還是靠爸爸Francisco的可愛詭計而使他們一舉成名。平心而論,這是一部溫暖、溫柔的電影,不花俏的陳述故事但又穿插許多誇張、逗笑的情景,沿途明亮的鄉村風景有著溫暖的希望的感受,而不停歇的歌聲則載滿了令人惆悵的鄉愁,電影到最後直接穿插劇情是由Zeze Di Camargo & Luciano真人入鏡,返鄉介紹的那一小橋段茉莉花不是很喜歡,覺得整部電影有點淪為他們宣傳手法的嫌疑,很不尬意有種被騙的感覺 (嘖嘖搖頭ing),但是最後畫面切到他們2005年演唱會片段,淚水就不爭氣的開始在眼眶打轉,他們唱著"離家的那一天"獻給天堂的伊默瓦時,真的控制不了的想哭,這是一部真人真事的電影,看著他們如何一步步完成夢想,片中或多或少有渲染、過度刻畫美好,但整個前半段聽著Camargo跟伊默瓦清澈的歌聲,感覺真的很溫暖。一時找不到"離家的那一天"歌詞,改天再把它找出來!
看完了這部片,心裡很是滿足,到古亭HAAS享用一頓義式料理,學伴買的單 *^___________^* (為賠罪之前的爽約),之後坐著Camry逛了大半個台北,東聊西聊一堆的,有近距離的看到飛機低空飛過喔,然後帶著學伴認識三鶯收費站跟龍潭收費站的便道,10點抵達家門結束了這半天的行程。
你覺得我太雜亂無章的碎唸一天行程嗎?早在標題就跟你說了啊~就是告訴你我今天去了哪裡嘛! 今天是悠閒的一天,謝謝學伴Locking的陪伴,OK,下台一鞠躬~ 茉莉花要去睡了!
以下是看到很妙的完全顛覆評論:
才藝與包裝推銷的登龍辯證:《記得童年那首歌》 文/李幼鸚鵡鵪鶉
男童米婁希馬(Dablio Moreira飾演)跟弟弟伊默瓦(Marcos Honrique飾演)在家吹口琴,年輕英俊的貧窮父親佛杭希斯勾(Angelo Antonio飾演)不悅,越來越怒,粗暴制止。抱著嬰兒的妻子望著他,吹口琴的兩個兒子望著他。妻兒們的默默勝過千言萬語,對比出佛杭希斯勾的父親跋扈,也側寫了這個家庭的飽受貧窮折磨。我還「偷看」到年輕男孩俊美並不代表自己幸福或是讓你幸福,特別是在跟他生了一大堆小孩以後……。
留學法國巴黎攻讀電影的巴西導演布黑諾‧希韋哈(Breno Silveira)的《記得童年那首歌》葡萄牙文原題是《2 Filhos do Francisco》(佛杭希斯勾的兩個兒子)。人窮志短,甚至禍延子孫,不准兒子吹口琴,只是佛杭希斯勾這位年輕農民一時的盛怒。另一回,他竟賣掉多種農產(本片順便讓你看到農家辛苦生產的或是珍視的都在售賣時或被拒絕,或遭殺價,官/商的剝削與不體恤由此見),買手風琴給米婁希馬、買吉他給伊默瓦。
兩位男童的歌喉在鄉間唱出口碑,偶然逮住機會電台現場彈奏/演唱,卻因「祖國山河變色……軍隊與暴政萬萬歲」的歌詞嚇壞了主持人(怕被獨裁軍政府抓去!)。恰似奧黛麗赫本扮演的賣花女在電影《窈窕淑女》中學會標準英語口音外加高雅禮服,但頭腦空空,於社交界賽馬場大叫要馬兒屁股扭動得快一點。或許這部巴西電影還省思了「才華」非關「智慧」/「知識」,歌喉一流未必有思想、有見解。其實佛杭希斯勾識字不多,一知半解挪用歌詞方才如此烏龍,但你我也因而體認到政府暴政,人民貧窮,哪裡講究得起高等教育呢?
不過人民不能忙著跟政府比爛。多少年後,長成青年的米婁希馬換了個藝名Zizi(Marcio Kieling飾演)潦倒時居然像他老爸一樣亂生一大堆小孩,搞得貧賤夫妻百事哀,異性戀男孩在這方面既不警覺又不自省也令人不敢恭維。這是後話,暫且不表。話說佛杭希斯勾一家(由於軍政府獨裁,農民生活困苦)搬到城市,更難生存。兩男童街頭賣唱反倒勉強養家,並惹來一位精於造勢、炒作的滑頭男人要帶他倆巡迴演唱。那人果然厲害,在餐飲小店又是感動得假哭,又是率先投錢丟幣……賣唱確實奏效,鈔票十之八九卻進了這人口袋。兩兄弟當初對離家巡迴演唱態度迥異,米婁希馬迎、伊默瓦拒,倒像是同一個人的兩種面向。弟弟的不合作,竟被那傢伙痛毆。那人好似吸血鬼,侵佔賺來的錢竟忙著狎妓。所以嘛,本片舖陳了異性戀男人的兩種可怕嘴臉:一種是剝削幼童的血汗錢爽自己的性慾,一種則是亂生大批小孩苦了自己也拖累家人。這位經紀人當初載兩男童離家,與日後送他倆回家,開著不一樣的車,飽中私囊與揮霍無度盡在不言中。不歡而散拆夥後,父親領著兩男童參加音樂甄試到處碰壁,那位「經紀人」帶著別的男童闖關卻有辦法走後門、搞捷徑。本片除了順便舖陳媒體與歌壇黑幕,更辯證了歌星是(自己)天生的?或是(要靠專人)包裝的?以及,成也經紀人,敗也經紀人。兩位男童再度跟那傢伙搭檔,是重新談過條件的,顯然彼此明白「合則兩利」,那人似乎也痛改前非,真心善待對方。不料一次車禍,斷送了伊默瓦的生命。
Zizi(長大後的米婁希馬)歌壇受挫,居然是他唱的歌乏人問津,他作曲改由別人演唱的歌反倒唱片大紅大紫。有一家唱片公司勉強讓他錄音但沒意願為他出唱片,他父親佛杭希斯句納悶歌曲動聽、歌喉頂尖的Zizi為啥出不了頭?老爸拿了一捲錄音帶交給電台,再裝成各種聲音打電話去電台點播這首歌,並進而付費給勞工們頻頻打電話指定要聽這首歌。Zizi與長大的另一個弟弟路西昂諾(Thiago Mendonca飾演)終於成就了聲名。我看到勞工階級用了資本主義中產階級那一套玩成功了!我想起路柏特艾維瑞特與歐奈拉牡蒂前嫌盡釋的《預知死亡紀事》結局插進安東尼德倫喋血陳屍的景觀。佛杭希斯句今昔都有兩位歌唱才華的兒子,總和不變,只是伊默瓦永遠死了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